9月14日,華為和國家能源集團在京舉辦了“礦鴻操作系統”發布會,這是鴻蒙操作系統首次搭載到煤礦場景中,也是第一次應用在消費電子以外的工業設備上。
礦鴻基于華為開源的OpenHarmony項目開發,專為中國煤礦場景設計,主要解決的是煤礦設備操作系統、數據標準、接口格式不統一的問題。
“當前的智能礦山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唯有建設統一架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煤礦軍團董事長鄒志磊稱,礦鴻操作系統的使命和目標是將不同的設備互聯,通過一種“軟總線”技術,在煤礦領域第一次實現了統一的設備層操作系統,以統一的接口和協議標準,解決了不同廠家設備的協同與互通的問題。
“智能礦山的本質是工業互聯網,鴻蒙可以把礦產下面的所有設備連接起來,虛擬成一個超級終端,把很多臟活累活、很多危險工作慢慢替代掉,讓下一代煤礦工人穿著西服、打著領帶坐在辦公室里挖煤。”鄒志磊說。
華為煤礦軍團生態合作業務部楊文池接受界面新聞記者媒體等采訪時感慨,礦業已進行數字化建設多年,但一直進展有限,在安全、數據收集、接口標準上遲遲無法突破。常見的情況是,一個礦廠里采用不同廠家的采煤機、液壓支架、刮板機等設備,由于各設備之間的接口和協議不同,導致設備之間對接困難、實施效率低。
另外,礦業系統沒有統一的平臺和架構,即使部分系統實現了信息化,但還是基于單系統煙囪式架構。華為和神東煤炭集團都意識到,若底層問題無法解決,上層的應用創新將進展有限,需要一套系統大同底層設備連接,實現數據收集和格式統一。最終雙方達成共識:基于鴻蒙的操作系統,進行礦山試點的應用開發。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稱,鴻蒙操作系統是面向全場景、全連接時代的智能設備操作系統。礦鴻操作系統實現了多制式物物互聯,讓井下設備間的連接更自由,設備間的對話也有了統一語言。
王成錄還表示,這也是鴻蒙操作系統的應用從To C領域擴展到To B領域,將幫助煤炭行業實現智能化。
據華為披露,“礦鴻操作系統”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助力煤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一是共同打造煤礦工業互聯網、建設未來煤礦,有效解決“產業安全”問題;二是通過制定煤礦行業接口、協議標準,有效推進行業適配;三是打磨煤礦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實現工業控制體系的國產、安全可信;四是構建煤礦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推進數字經濟和能源經濟的融合,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發布會現場,通過大屏幕連線了井下綜采面、機器人實時工作畫面,展示了礦井下搭載礦鴻操作系統設備的工作和互動情況。通過礦鴻“軟總線技術”,實現設備“無屏變有屏、固定按鍵操作變手機移動操作”,巡檢機器人和傳感器“近場經過式”快速數據采集和互聯互通。
在應用上,國能神東煤炭集團副總經理賀海濤介紹,礦鴻操作系統已經在神東4個礦廠、6個場景成功應用了20種設備、398個應用單元。未來希望用三年時間把鴻蒙打造成一個便捷好用的工具,能讓鴻蒙在煤炭行業被大規模推廣。